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园地  / 正文

学习园地

让质量保障一贯始终——构建自觉、内生质量文化,确保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更新时间 : 2024-03-07    来源:     点击次数:

教育部教育质量评估中心曾在解读《中国本科教育质量报告》时提到,一流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提高和保证高等教育质量的立本强基工程,是“双一流”建设的基础。文章提及“一流本科教育必须有一流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流的管理和质量保障,同时需要有一流的质量文化”。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是本科高校推进一流本科建设的重要工作,也是许多高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发力点。

浙江中医药大学是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始创于1953年6月,是全国首批招收培养中医药研究生、浙江省属高校中首批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院校。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人才培养与教学质量的提升,相关方面举措频频。

质量保障,“内外”兼修

2018年全国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国家通过一系列政策文件和项目推动本科教学质量的提升。其中,质量提升的核心动作是建设科学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例如,《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就提到“全面落实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先进理念,加快形成以学校为主体,教育部门为主导,行业部门、学术组织和社会机构共同参与的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质量保障制度体系”。一流的大学需要培养一流的人才,而科学有效、导向清晰的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保障。浙江中医药大学作为一所以中医药为主体的高校,建立了怎样的质量保障体系?

“作为医学人才培养高校,学校弘扬‘大医精诚’精神,秉承‘求本远志’校训,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立健全人才培养的内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学校内部设有专门机构,建有各类质量标准、监测制度,形成了及时高效、持续改进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从理念原则、手段方式、环节流程、数据支持等四方面着手,重点关注宏观体系构建和微观课堂教学质量两个层面;同时注重利用外部质量评价促进内部机制优化,注重教育教学全过程四结合,即充分结合国家社会及教育发展需要、行业产业发展及职业需求、学校定位及发展目标、学生发展及家长校友期望,在如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新专业申报等举措中主动对接校外行业专家的意见建议,引入校外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调查。同时,学校主动参与教育部组织的中医学、中药学、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积极应对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审核评估等。”在分享学校的质量保障举措时,浙江中医药大学教务处教学质量管理科陈敏俊科长如是说。

她进一步介绍道,为加强全过程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学校还依据OBE理念,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过程中以学生学习成效为导向,聚焦高等教育事业和中医药事业对中医药人才的需求,遵循“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培养过程—达成评价—持续改进”的运行规律,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及实践环节,构建了毕业要求实现矩阵,按“反向设计、正向实施”理念推进课程体系建设,不断完善“评价—反馈—改进”反复循环、螺旋上升的教学质量评价与持续改进机制。

课堂质量,重在管理

为加快振兴本科教育,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教育部曾印发通知,要求全面整顿本科教育教学秩序,严格过程管理。通知明确,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教学质量保障的落脚点需关注课程层面,需加强过程管理。

“一流本科教育的核心内涵在于高质量的教学,而课程教学关乎教学质量。我们学校十分注重人才培养质量的过程性评价,对各门课程不断强化形成性评价,强调达成学生学习成果,如学校降低了课程期末终结性考试比重,提高平时成绩比例,包括学生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小论文、实验实践操作等。校级年度教改课题立项中,也专设形成性课堂教学评价专项,引导教师投入研究并应用于课堂实际。”

浙江中医药大学不仅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强化了对过程的管理,加强了过程性评价的举措,也将课程教学质量管理的各项措施落到了实处。“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最主要的环节,加强课堂教学质量管理是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对保证正常教学秩序、树立良好教风学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据陈敏俊介绍,学校历来重视课堂教学秩序与稳定及教学意识形态工作,将课堂教学质量作为内部质量保障的微观核心,要求每位授课教师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注重课程思政教育,以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向同行,筑牢教学意识形态安全阵地。并且,学校还会定期开展课堂教学巡查,通过教学专项检查、督导听课、学生评教、学生教学信息员反馈等多种渠道,强化对课堂教学质量的监督和管理。

质量理念,入脑入心

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第二届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上从质量保障的角度提出高校质量文化这一概念:质量保障不仅要求建立质量保障体系和评价模式,而且要求促进机构内部质量文化的发展。

近年来,高等教育质量备受关注,对于质量文化的讨论也越发热烈。有专家曾撰文写道,高校质量亟需形成一种“柔性”约束,而这种所谓的“柔性”约束,也就是一种高校质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在很多高校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举措中,形成一种强调主动、内生的质量文化已成为其不二选择。质量文化的形成与每个质量主体密切相关,因此需要包括社会、高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

质量文化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一蹴而就的捷径可走。而对高校质量文化建设工作,陈敏俊也颇有心得。她认为,高校质量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质量理念的入脑入心。她同时也分享了浙江中医药大学质量文化建设的经验和举措。据她介绍,浙江中医药大学会定期在教学工作例会上针对教学质量研讨,推动质量保障建设的工作重心下移至各学院、专业及各门课程,要求基层教学组织和教师成为“持续改进”的生力军。同时,学校致力于把“高标准质量观”内化为师生的自觉意识和自觉追求,使之成为师生的共同价值理念,让“向40分钟课堂要质量”“向教育教学全过程要质量”成为师生共同的教育生活方式。

“今后,我校还将在不断完善内部教学质量保障的基础上,通过强化专业认证、审核评估等外部手段,以评促建,以评促改,把评估认证升华为对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的深度检验与研究。深入推动质量立校工程,我们一直在路上。”


来源 | 麦可思研究(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